民宿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热点,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重要途径。
10月18日,以“新时代 新文旅 新民宿”为主题的2019中国·长沙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南长沙市长沙县召开,来自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民宿大咖齐聚,分析民宿业发展趋势、探索民宿产业发展新契机,助力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1986年,我国第一家农家乐在四川成都诞生;2000年,云南丽江客栈开始起步;2002年,浙江莫干山出现了第一家民宿;2009年,被称为“精品民宿元年”;2011年,城市共享民宿出现;2015年起,中国民宿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短短5年内,一股民宿发展热潮在华夏大地兴起。
在谈到我国民宿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时,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推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另一方面则缘于需求拉动。
本次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发布了《2019中国民宿发展指数报告》,从民宿资源、民宿管理、传播力和营销力4个一级指标,民宿数量、管理体制、创新能力、传播量等二级指标对全国民宿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全国民宿省域发展指数TOP10分别为浙江、云南、四川、北京、安徽、广东、湖南、福建、江苏、山东。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民宿类型主要包括共享型、客栈型、体验型和精品型,民宿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民宿收入达268亿元,民宿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淡季没人,旺季没房。”浙江栖泓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诗兵用这8个字概括了民宿市场经营现状。他认为,伴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民宿业的高速发展,部分民宿存在的不舒适、不美好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盈利、如何提供合适的产品、如何创造精品,是摆在民宿发展道路上不能忽视的问题。
作为湖南民宿的一张亮丽名片,张家界“五号山谷”运营8年来已接待57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五号山谷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林表示,民宿要植入当地文化,既要有美的环境,也要有“江湖”的内在;既要保留民俗传统,也要延伸文创的“嘻哈”特色。
《2019中国民宿发展指数报告》对湖南慧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出的“农户+企业+村集体”新型民宿合作“631”模式进行了推介,在该模式下,经营收益按农户60%、企业30%、村集体10%的比例进行分配。报告认为,该模式的示范意义在于将民宿从纯粹商业化运作转变为乡村振兴的抓手,解决了乡村民宿利益分配机制问题,探索了村集体互联网共享模式。
近年来,长沙县把田园民宿、诗意生活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有机融合,让农村的“沉睡资源”转为“美丽经济”,成效显著。据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作林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长沙县已建成民宿集聚区4个,汇集民宿点近300户,共有床位2400余个;今年已接待游客约147万人次,实现旅游民宿综合收入约13.2亿元。
“在乡村振兴和政府的推动下,乡村民宿迎来了新时代。”《2019中国民宿发展指数报告》指出,我国民宿发展的未来趋势是:三四线城市的地段客栈和一二线城市的精品民宿继续保持增长,丽江、大理等传统景区的中端民宿数量和份额会大幅度下滑;单体民宿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吃住玩一体化的民宿集群,精品民宿大都开始通过品牌化和连锁化实现做大做强。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并正式公布了旅游民宿行业新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将旅游民宿等级修改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等级(由低到高),并明确了划分条件,更加体现发展新理念和文旅融合,同时加强了对民宿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健全了退出机制。
“民宿发展要阶段性发展、阶段性提升,不能也不可能永远扩张。”魏小安在大会上作了《民宿发展喜与忧》的主题演讲,从制度化管理、绿色建设、业态丰富、文化提升、市场延伸等10个方面为民宿发展献策。“要推进绿色民宿建设,从原生态着眼、次生态着手、泛生态着力、深生态着心,同时要运用传统文化提升民宿品质,通过民宿平台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解读。”他说。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献春表示,要突出文旅创意引领,运用城乡差异体验的逻辑指导民宿差异化发展;要发挥企业主体和项目带动作用,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快实施品牌民宿培育工程;要实施“点状供地”等政策措施,支持民宿业发展。